时间:2022-4-25 9:22:32 来源:西南大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寻访者
张译心,入党积极分子,新闻传媒学院2020级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
2022年2月我有幸参观了位于家乡合川区草街镇的陶行知先生纪念馆。1937年陶行知先生在该旧址合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民儿童入学的育才学校,这位伟大的爱国教育家将自己短暂又艰辛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教育事业。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坚持兴办教育,始终秉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坚守教育阵地,放之今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依旧适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陶行知先生拥有前瞻性的眼光,他的教育理念滋养了那个年代一批学子奋发图强、保卫祖国的坚定信仰。
寻访地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合川区草街街道办事处古圣寺凤凰山,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2001年陶行知先生纪念馆开始建设,2009年5月,陶行知先生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参观。陶行知先生纪念馆由育才中学旧址古圣寺、陈列馆、逸少寨、碑亭及周子池等五部分组成。馆内设置六个展厅,陈列展示陶行知雕塑、陶行知经典语录、生平事迹简介、育才学校校史及陶行知在育才时的教育实践等。纪念馆复原了陶行知在古圣寺创办教育学校的历史场景。现目前馆内馆藏藏品3000余件集中展示了陶行知先生生前所撰写的文学作品、刊物、书信等,全方位地还原了陶行知先生生前的先进事迹及爱国教育理念。
寻访人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参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组织国难教育社。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1946年因病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寻访感言
在国家民族未卜的命运中,在民族前路的重重迷雾里,陶行知先生脚踏实地坚守教育事业,将教育实践与爱国主义活动紧紧相连。一生创办各类学校,为民族输送有用之才,亲手培育一批批撑起民族脊梁的栋梁之才。他的教育理念宣传生活教育,提倡“知行合一”,要求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陶行知先生朴实的教育理念经受住了时间和岁月的考验,对现代教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教育思想历久弥坚,其教育救国精神世代相传。
通过此次探访,参观陶行知纪念馆的馆藏资料、聆听陶行知先生的爱国事迹、领悟陶行知先生先进的教育理念,我由衷感激陶行知先生为中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生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拥有着受教育的权利,享受着优越的学习环境、接受着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激励着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知行合一”,运用所学知识,努力投身于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勇担使命,不负青春,不负人民!
the end
责任编辑 \ 李慧硕
执行编辑 \张旭
供稿 \ 张译心
排版 \全可可
审核 \ 蒋峰 管韵
审核:薛成毅